2022年天津科技大學物理海洋學調劑信息
天津科技大學海洋與環境學院的海洋環境模擬與評估團隊招收調劑碩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近海動力和生態年際變化及其演變機制、全球變化和人類活動對中國近海生態系統影響和反饋,關注近海低氧與酸化、風暴潮、海平面變化等環境問題的發生過程和機理,為保障海洋生態環境安全、合理可持續利用海洋提供科學依據,為實現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服務。
招收專業:海洋科學、海洋技術、大氣科學、流體力學、遙感、統計學等相關專業。
海洋環境模擬與評估團隊:
團隊負責人:趙亮(教授)
團隊成員
孫群(副研究員),丁磊(副研究員),馮建龍(副研究員),王玉衡(講師),袁承儀(講師),張晶(助理研究員)
團隊簡介
“建設海洋強國”、“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等一系列國家戰略的實施,為國家的海洋事業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人類活動和全球變化條件下中國近海海洋環境長期演變規律和機制以及海洋生態環境監測與評估成為海洋科學研究的重要科學命題。團隊以海上調查和數值模擬為主要研究手段,持續完善包括外海調查、高性能計算和數值模擬虛擬仿真等研究平臺,將近海動力和生態年際變化及其演變機制、全球變化和人類活動對中國近海生態系統影響和反饋作為主攻方向,開展動力與生態災害的動力和統計預測,關注天津近海低氧與酸化、風暴潮、海平面變化等環境問題的發生過程和機理,為保障海洋生態環境安全、合理可持續利用海洋提供科學依據,為實現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服務。
天津科技大學化工與材料學院2022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調劑公告
現發布天津科技大學化工與材料學院2022年碩士研究生調劑信息,歡迎全國優秀考生報考。
一、接收調劑專業及研究方向
學位類型 |
專業代碼 |
專業名稱 |
專業方向 |
學術型 |
080500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01材料物理與化學 |
02材料學 |
|||
03材料加工工程 |
|||
04新材料與技術 |
|||
學術型 |
081700 |
化學工程與技術 |
01化學工程 |
02化學工藝 |
|||
03應用化學 |
|||
04工業催化 |
|||
05材料化學工程 |
|||
06生物化工 |
|||
專業型 |
085600 |
材料與化工 |
01化學工程 |
02材料工程 |
二、調劑基本要求
1.調劑考生須符合招生簡章中規定的調入專業的報考條件。
2.初試成績要求:考生初試成績(單科、總分)達到一志愿報考專業2022年國家研究生復試分數線A類地區要求。
3.考試科目與專業要求:申請調入專業與第一志愿報考專業相近,且在同一學科門類范圍內。初試專業科目與調入專業相同或相近,其中初試統考科目與調入專業初試統考科目相同。
三、調劑流程
1.在“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的全國研究生招生調劑服務系統(簡稱:研招網調劑系統)開放前,與學院相關團隊招生老師取得聯系(詳見學院調劑聯系方式),系統開通后在規定時間內填報志愿。
2.按照教育部規定,所有調劑流程必須通過研招網調劑系統進行,申請調劑考生均須通過此系統提交調劑志愿,學院按照復試調劑工作辦法審核通過后發送復試通知,請考生及時確認。
3.考生確認復試通知后,按要求將相關材料電子版提交審核。
4.線上面試。具體流程關注學院網站通知公告。
5.面試合格后,學校通過研招網調劑服務系統及時發送擬錄取通知,考生確認后完成調劑工作。
四、復試辦法
學院調劑考生復試辦法,詳見學院網站另行通知。
五、學院調劑聯系方式
2022年天津科技大學化工與材料學院接收研究生調劑專業及聯系方式
學院招生調劑最新信息:http://hgxy.tust.edu.cn/xwxx/tzgg/index.htm
學院研究生導師介紹:http://hgxy.tust.edu.cn/yjsjy/60736.htm
天津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院2022年考研預調劑公告
一、學院簡介
機械工程學院始建于1958年,是天津科技大學建校時成立的三大院系之一。經過六十余年的建設與發展,學院現有“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機械”、“能源動力”兩個專業學位碩士點。2010年以來,“機械工程”學科為天津市重點學科,2017年獲批天津市特色學科群“智能輕工裝備”,2021年獲批天津市高校服務產業特色學科群“智能輕工裝備制造”和“智能汽車與大數據”。擁有天津市輕工與食品工程機械裝備集成設計與在線監控重點實驗室、天津市低碳綠色過程裝備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天津市現代汽車安全技術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等省部級科研平臺。
近年來,學院先后獲批國家863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國家級縱向項目近百項,各類橫向項目500余項,到校科研經費逐年增加。學院教師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的能力不斷提升,每年發表ESI高被引論文在內的高水平學術論文百余篇。近五年榮獲國家級、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十余項。其中包括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1項,天津市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天津市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石油與化工聯合會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項等。
二、擬接收調劑專業與代碼
080200機械工程
085500機械
(00)不區分方向(非全日制)、
(01)機械工程
(03)工業設計
085800能源動力
(01)動力工程
接受調劑的專業缺額情況將通過“全國碩士生招生調劑服務系統”(以下簡稱“調劑系統”)(http://yz.chsi.com.cn)進行發布。
三、調劑基本條件
(1)符合調入專業的報考條件;
(2)初試成績符合第一志愿報考專業在A區的全國初試成績基本要求;
(3)調入專業與第一志愿報考專業相同或相近;
(4)初試專業科目與調入專業相同或相近,其中初試統考科目與調入專業初試統考科目相同;
(5)報考調劑我院工業設計工程專業的考生,需要具有一定的工科背景專業知識。
如果上述調劑條件與教育部、市教委和學校發布的2022年研究生招生調劑政策不符,則以上級部門最新發布的政策為準。
四、學院部分科研團隊介紹
(一)服務機器人與仿生設計團隊
團隊基于人機耦合優化的學術觀點,構建了集成步態運動分析、三維壓力檢測、表面肌電分析、骨肌生物力學建模與仿真技術的人體機能測試與仿生設計研究平臺。
主要研究方向:
•基于神經網絡的智能控制模式,利用多層前饋神經網絡對多變量的相互作用下的步態數據進行拓展、分析,構建適應多環境的助行器智能控制模型。
•基于自適應平衡的運動與結構仿生,以人體肌肉骨骼運動學及動力學為指導,采用直線驅動以模擬人體肌肉伸縮,實現了結構仿生。對人行走過程中失穩后恢復平衡的機理進行機器學習,實現運動模式的高度仿生。
•人機協調性與穿戴舒適性,進行了人機耦合與通用性設計并具有高度的人機協調性。進行輕量化設計,減少能耗的同時保證了穿戴舒適性。
(二)低碳綠色過程裝備創新團隊
團隊基于節能理論的過程強化和新能源技術,探明過程機理,研發智能高效、節能降耗、綠色低碳、模塊集成化的裝備,以實現過程工業的“綠色低碳環保”為目標。
主要研究方向:
•食品干燥技術與裝備
•能源統計分析及過程評價
•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
(三)機器人與機器視覺測量團隊
團隊以工業及水下機器人為載體,融合機器視覺檢測與測量、基于機器視覺的光學鏡頭設計、深度學習、水下多重傳感與控制、物聯網等優勢技術,服務企業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設,助力國家智能制造戰略。團隊秉承“以科研為基礎,以企業為平臺,以工程項目為指導”理念,培養了大批多學科交叉復合型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
•機器視覺測量:
a)機器視覺檢測技術
b)視覺反饋的機器人自穩定控制技術
c)機器人3D視覺檢測及識別及測控技術
d)視覺機器人系統開發
e)工業自動化設備系統開發
•水下機器人:
a)水下機器人結構設計研究
b)水下機器人運動控制策略研究
c)水下機器人自動避障算法研究
d)水下目標識別和跟蹤技術研究
•光學鏡頭設計:
a)基于機器視覺的非標變焦鏡頭、紅外鏡頭、超短焦鏡頭設計及制造
b)復雜離軸光學系統設計、光機系統設計、照明光學系統設計
(四)汽車大數據與智能網聯技術團隊
團隊總體定位于汽車大數據與智能網聯技術研究,面向智能汽車行業前沿和國家質量強國戰略發展需求,關注車輛的長期可靠性,進行無人駕駛技術、智能網聯技術、大數據分析技術、耐久性驗證技術的跨界交叉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
•自動駕駛技術:
a)車輛試驗智能技術
b)自動駕駛場景及其可靠性
c)自動駕駛計算機仿真
d)駕駛員疲勞檢測
e)Autonomous Driving System 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機械性能智能技術:
a)車輛或復雜系統機械性能大數據深度學習、機器學習
b)載荷譜測試及智能網聯技術
c)客戶可靠性、耐久性信息及智能技術
d)智能試驗-激光圖像技術、智能技術
•機械性能及可靠性技術:
a)整車振動與噪聲
b)汽車性能衰減技術研究
c)振動疲勞、高溫機械疲勞、高溫氧化疲勞、聲疲勞、損傷容限
d)復合材料分析和試驗測試
e)整車性能設計匹配
f)可靠耐久性開發體系研究
g)計算機仿真及試驗
(五)車輛安全與損傷生物力學團隊
圍繞具有高生物仿真度的人體有限元建模技術,以人體-車輛的碰撞響應數據和汽車大數據為依據,應用計算生物力學的原理,結合人體碰撞損傷機制的分析,采用計算機輔助工程設計方法,研究行人、乘員與車輛在碰撞中的相互關系,對人體、車輛進行系統的分析,提出并確定車輛結構、約束系統以及車輛內外接觸表面的安全設計基本參數和標準體系,為新能源汽車、智能汽車和傳統汽車的安全系統設計提出具體的科學措施,為汽車安全領域的研發提供基礎數據和設計工具。
主要研究方向:
•人體生物力學建模和損傷機理研究
•汽車主、被動安全系統
•汽車車身耐撞性設計
(六)力學與無損檢測研究團隊
團隊基于包括無損檢測技術在內的多傳感技術和多物理場、多尺度仿真模型,利用包括機器學習在內的各類數據科學方法,研究機械裝備及服役過程中材料的結構性能及其損傷失效機理。主要承擔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海洋工程、車輛工程等裝備領域的結構分析、測試和設計方面的研發工作。
研究生培養內容:
•掌握有限元分析的原理,熟練應用常用有限元分析軟件,包括Abaqus、Ansys、Comsol等;并能夠針對具體工程問題進行二次開發。
•掌握面向機械設計的廣義優化設計方法,熟練應用大型優化設計軟件,能夠應用Python進行二次開發。
•掌握主要的機械強度試驗方法和技術,包括MTS疲勞試驗、材料萬能試驗、DIC試驗、超聲探傷、聲發射檢測、磁記憶檢測等。
•接觸了解工程實際問題的結構分析、結構設計、無損檢測流程。
(七)先進材料精密制造與特種加工團隊
團隊總體定位于先進制造領域精密與特種加工工藝應用基礎研究,面向機械制造學科前沿和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發展需求。
主要研究方向:
•精密/超精密加工理論與技術
•特種加工理論與技術
•航空航天微低重力模擬仿真與測試設備研制
•衛星應用技術設備制造
•智能測控裝備制造
•航空發動機使役性能評價
(八)先進能源環境材料創新團隊
團隊基于先進材料制備技術及表面改性技術,探明過程機理,研發應用于環境凈化及能源高效利用的先進功能材料,集成材料、機械及控制等部件,實現輕工及食品機械領域高端高附加值設備及機器的生產,以實現輕工及食品裝備領域的低碳綠色環保的最終目標。
主要研究方向:
•光催化環境凈化原理及技術
•超導技術及其線材工業化生產
•注射成型及可降解塑料成型
(九)先進材料超精密制造與表面改性團隊
團隊的主要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難加工材料的特種加工技術與超硬材料表面硬化技術研究
•金屬材料表面改性技術研究
•激光微納結構制備研究
(十)現代機構學創新與智能裝備設計團隊
團隊以現代機構學理論為基礎,結合機電一體化與工業互聯網技術,圍繞智能裝備設計及行業工程需求,開展各種食品、輕工、石化及醫療等領域裝備關鍵部件的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導師組成結構合理,包括具有機械工程學科背景的校內導師、校外導師及具有化工學科背景的校內導師等,具備堅實的機械設計與機電一體化理論基礎、技術能力與實踐經驗。
主要研究方向:
•間歇機構及其他傳動機構創新設計理論研究
•“地下航母”硬巖掘進裝備動態特性研究
•管道非開挖智能化修復技術與裝備研發
•水壓清障微型盾構機設計理論及關鍵技術研究
•機械密封設計與研究
(十一)肌骨系統生物力學與康復輔具設計團隊
本團隊遵循“生物力學分析-康復技術-輔具設計開發”學術思想,采用實驗研究與建模分析的方法,研究肌骨組織的生物力學機理與特性,建立人體肌骨系統損傷及康復的檢測與分析評價體系,設計開發相關的康復輔具裝置,評估“人-機工程”的生物力學功效,實現人體運動機能的檢測、評估、治療與康復。
研究方向:
(1)通過對肘關節的生物力學原理進行研究,揭示肘關節損傷的力學機制,可為肘關節外科手術的改進和評價提供理論依據。基于數理力學基礎的肌骨系統組織多尺度生物力學與力學生物學研究,進行其重建、損傷與康復機理的研究與應用。
(2)建立人體膝蓋、小腿和腳部的有限元模型,分析足底壓力分布及步態特征,研究足部的足跟痛、筋膜炎、跟腱炎等損傷機理,在此基礎上,設計開發新型可減小足底壓力的鞋墊。
(3)基于生物力學原理的肌骨系統運動仿真模型,進行損傷、人-機工程、康復機理的分析與應用;研究運動與組織生長相互作用機制,研制主動康復訓練系統。
(4)基于生物力學特征的測量與分析,針對老年人功能退化、特殊疾病(腦癱、中風、肢體缺損等)所導致的功能障礙,開展康復原理與機制、評價方法與技術、智能型老年人照護機器人關鍵技術及系統研發。
(5)研究人體的操作疲勞的機制與評價方法以及在不同環境下對人體作業能力、生理信號(肌電、坐壓應力等)等的影響,提出裝備工程設計的技術要求與人機適配性的評價方法。
機械工程學院
2022年3月15日
2022年天津科技大學人工智能學院軟件工程調劑信息
一、學院簡介
天津科技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擁有“軟件工程”(083500)一級學科學術型碩士學位授權點、“電子信息”(085400)(01、02、03三個方向)專業型碩士學位授權點。
學院結合天津科技大學輕工業優勢學科,依托“天津市輕工與食品機械裝備集成設計與在線監控重點實驗室”和天津市“智能計算與生物識別”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兩個省部級科研平臺,側重在“生物特征識別技術”、“食品安全信息技術”等方向凝聚特色,并注重與食品、生物等優勢學科交叉融合,已形成“互聯網+輕工技術”等重點學科協同創新平臺,建有8支科研團隊。近年來承擔和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重點、天津市科技支撐及其它縱向課題50余項,發表在一級刊物、核心刊物論文200余篇,包括A類論文、有影響力的SCI期刊論文多上獲最佳論文多次。
學院現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物聯網工程、智能科學與技術、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數字媒體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中日)8個本科專業。其中,軟件工程專業為天津市優勢特色專業、物聯網工程為天津市應用型本科專業,軟件工程和物聯網工程為天津市級一流本科專業。
二、接收調劑專業及研究方向
學位類型 |
專業代碼 |
專業名稱 |
專業方向 |
學術型 |
083500 |
軟件工程 |
(01)軟件工程理論與方法 |
(02)軟件工程技術 |
|||
(03)領域軟件工程 |
|||
(04)食品安全軟件工程 |
三、調劑基本要求
1.調劑考生須符合招生簡章中規定的調入專業的報考條件。
2.初試成績要求:考生初試成績(單科、總分)達到一志愿報考專業2022年國家研究生復試分數線A類地區要求。本院不接受初試科目中未考數學的考生。
3.考試科目與專業要求:申請調入專業與第一志愿報考專業相近,且在同一學科門類范圍內。初試專業科目與調入專業相同或相近,其中初試統考科目與調入專業初試統考科目相同。
4.其他未盡事宜按照2022年度學校相關要求執行。
四、調劑流程
1.在“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的全國研究生招生調劑服務系統(簡稱:研招網調劑系統)開放前,可登錄學院官網了解相關情況,系統開通后在規定時間內填報志愿。
2.按照教育部規定,所有調劑流程必須通過研招網調劑系統進行,申請調劑考生均須通過此系統提交調劑志愿,學院按照復試調劑工作辦法審核通過后發送復試通知,請考生及時確認。
3.考生確認復試通知后,按要求將相關材料電子版提交審核。
4.線上面試。具體流程關注學院網站通知公告。
5.面試合格后,學校通過研招網調劑服務系統及時發送擬錄取通知,考生確認后完成調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