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初試結束就會迎來復試,復試各個院校也會出大綱的,今天,為了方便考研的小伙伴們,小編為大家整理了“2021考研復試大綱:哈爾濱理工大學測控技術與通信工程學院2020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復試科目大綱及參考書目”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字信號處理
適用專業名稱:信息與通信工程
參考書目:
《數字信號處理》趙春暉等 電子工業出版社2011 第2版
一、考試目的與要求
《數字信號處理》作為全日制信號與信息系統專業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復試科目,其目的是考查考生是否具備進行信號與信息處理專業工學碩士學習所要求的數字信號處理方面的知識,考查學生對數字信號處理的基本理論、基本分析方法、基本算法和基本實現方法的掌握程度。
二、試卷結構(滿分50分)
內容比例:
數字信號處理 約50分
題型比例:
解答題 40%
計算分析題 60%
三、考試內容與要求
(一) 離散信號與系統分析
考試內容
離散時間信號序列;線性移不變系統;常系數線性差分方程;連續時間系統的抽樣。
考試要求
1.掌握序列的運算、幾種常用序列及序列的周期性的判斷方法。
2.理解線性移不變系統的定義、性質,掌握其判斷方法。
3.理解系統因果性、穩定性的含義,掌握時域下此兩種性質的判斷方法。
4.理解差分方程的定義,掌握線性常系數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
5.了解連續時間系統的抽樣過程。
(二) Z變換
考試內容
Z變換的定義及收斂域; Z反變換; Z變換的基本性質和定理; Z變換與連續信號的拉普拉斯變換、傅里葉變換的關系及序列的傅里葉變換;序列的傅里葉變換及對稱性質;離散系統的系統函數,系統的頻率響應。
考試要求
1.掌握Z變換的定義及收斂域的確定。
2.掌握Z反變換的常用方法:留數法、部分分式法、長除法。
3.理解Z變換的基本性質和定理,掌握其應用。
4.理解Z變換與理想抽樣信號的拉普拉斯變換的關系,掌握Z變換與序列的傅里葉變換的關系。
5.理解序列的傅里葉變換的定義和性質,掌握傅里葉變換對稱性質的應用。
6.理解離散系統的系統函數及系統頻率響應的定義。
7.掌握因果穩定系統Z域下的判斷方法。
8.掌握系統函數和常系數線性差分方程、系統頻率響應之間的關系。
9.理解系統的頻率響應的意義。
10.了解IIR系統與FIR系統。
(三) 離散傅里葉變換
考試內容
傅里葉變換的形式及周期序列的離散傅里葉級數;離散傅里葉變換及其性質、應用
考試要求。
1.了解傅里葉變換的幾種形式,掌握離散傅里葉級數定義其性質。
2.理解、掌握離散傅里葉變換的定義及其性質。
(四) 快速傅里葉變換
考試內容
按時間抽取(DIT)的FFT算法;按頻率抽取(DIF)的FFT算法;離散傅立葉反變換(IDFT)的快速計算方法。
考試要求
1.理解按時間抽取(DIT)的基-2FFT算法(庫利—圖基算法)。
2.理解按頻率抽取(DIF)的基-2FFT算法(桑德—圖基算法)。
3.掌握按時間抽取及按頻率抽取的基-2FFT流圖的畫法,并利用畫出的流圖計算給定序列的N點DFT。
4.理解快速傅里葉反變換的方法。
5.了解(快速)傅里葉變換的應用,掌握時域連續信號頻譜分析涉及的頻譜分辨率、信號的最高頻率、采樣時間間隔、采樣頻率、截取連續時間信號的樣本長度及記錄點數等參數之間的關系和確定方法。
(五)數字濾波器的結構
考試內容
數字濾波器結構的表示方法;無限長單位沖激響應濾波器的基本結構;有限長單位沖激響應濾波器的基本結構。
考試要求
1.掌握數字濾波器結構的表示方法。
2.理解無限長單位沖激響應濾波器的基本結構,掌握畫出直接Ⅰ型、直接Ⅱ型、級聯型、并聯型結構的方法。
3.理解有限長單位沖激響應濾波器的基本結構,掌握畫出橫截型、級聯型結構的方法。
(六) 無限長單位樣值響應(IIR)數字濾波器的設計方法
考試內容
沖激響應不變法;雙線性變換法。
考試要求
1.理解、掌握沖激響應不變法變換原理、混疊失真及模擬濾波器的數字化方法。
2.理解、掌握雙線性變換法原理、變換常數的選擇及模擬濾波器的數字化方法。
(七) 有限長單位樣值響應(FIR)數字濾波器的設計方法
考試內容
線性相位FIR濾波器的特點;窗函數法。
考試要求
1.了解線性相位條件。
2.了解線性相位FIR濾波器頻率響應的特點、幅度函數的特點、零點位置。
3.理解窗函數設計方法和步驟。
4.掌握各種典型窗函數的基本情況及對應窗譜的主瓣寬度。
四、備注
需使用不帶記憶功能的科學計算器
原文標題:關于公布我校2020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復試科目大綱的通知
原文鏈接:http://graduate.hrbust.edu.cn/info/1243/3641.htm
以上就是“2021考研復試大綱:哈爾濱理工大學測控技術與通信工程學院2020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復試科目大綱及參考書目”的相關內容,更多考研信息,請持續關注。
ARM原理及應用
適用專業名稱:電子信息(電子與通信工程)
參考書目:
《嵌入式微處理器原理與應用——基于ARM Cortex-M3微控制器》 嚴海蓉,薛濤,曹群生,時昕. 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
一、考試目的與要求
《ARM原理與應用》作為全日制通信與信息系統專業及電子與通信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復試科目,其目的是考察考生是否掌握了ARM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考察學生對Cortex-M3內核的掌握程度和利用STM32微控制器進行嵌入式系統綜合設計的能力。
二、試卷結構(滿分50分)
內容比例:
ARM及Cortex-M3基本概念和原理20分
基于STM32微控制器的嵌入式系統綜合設計30分
題型比例:
簡答題20分
分析設計題30分
三、考試內容與要求
(一)微處理器基礎
考試內容
微處理器定義;ARM體系結構、特點;處理器選型。
考試要求
1. 掌握微處理器定義;
2. 掌握 ARM的體系結構和特點;(重點)
3. 掌握處理器選型時應考慮的幾個方面內容。
(二)ARM Cortex-M3內核體系結構
考試內容
ARM寄存器;Cortex-M3的地址空間分配;中斷控制;工作模式。
考試要求
1. 掌握ARM寄存器的分類及功能;(重點)
2. 掌握Cortex-M3的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功能及應用;
3. 掌握Cortex-M3地址空間的各部分用途及地址范圍;(重點)
4. 掌握Cortex-M3的中斷系統原理、中斷向量表及中斷過程;(難點)
5. 掌握Cortex-M3的復位序列;
6. 掌握Cortex-M3的不同工作模式和級別的轉換方法。(重點)
(三)STM32輸入/輸出
考試內容
STM32的GPIO、AFIO功能及配置;輸入/輸出常用固件庫函數;GPIO控制LED燈及蜂鳴器。
考試要求
1. 掌握GPIO、AFIO的配置步驟;(重點)
2. 掌握輸入/輸出常用固件庫函數的輸入參數類型及函數調用方法;
3. 能夠設計GPIO控制LED燈及蜂鳴器的軟、硬件。(重點)
(四)STM32串行通信
考試內容
STM32的串行通信接口功能及配置;I2C接口、SPI接口CAN和USART接口常用固件庫函數;STM32的USART相關寄存器及通信軟件設計。
考試要求
1. 掌握STM32的串行通信接口與通信標準;(重點)
2. 掌握各種串行通信接口的特點及適用范圍;(難點)
3. 掌握STM32的USART相關寄存器的設置方法;
4. 能夠設計USART串行通信程序。(重點)
適用專業名稱:電子信息(電子與通信工程)
參考書目:
《嵌入式微處理器原理與應用——基于ARM Cortex-M3微控制器》 嚴海蓉,薛濤,曹群生,時昕. 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
一、考試目的與要求
《ARM原理與應用》作為全日制通信與信息系統專業及電子與通信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復試科目,其目的是考察考生是否掌握了ARM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考察學生對Cortex-M3內核的掌握程度和利用STM32微控制器進行嵌入式系統綜合設計的能力。
二、試卷結構(滿分50分)
內容比例:
ARM及Cortex-M3基本概念和原理20分
基于STM32微控制器的嵌入式系統綜合設計30分
題型比例:
簡答題20分
分析設計題30分
三、考試內容與要求
(一)微處理器基礎
考試內容
微處理器定義;ARM體系結構、特點;處理器選型。
考試要求
1. 掌握微處理器定義;
2. 掌握 ARM的體系結構和特點;(重點)
3. 掌握處理器選型時應考慮的幾個方面內容。
(二)ARM Cortex-M3內核體系結構
考試內容
ARM寄存器;Cortex-M3的地址空間分配;中斷控制;工作模式。
考試要求
1. 掌握ARM寄存器的分類及功能;(重點)
2. 掌握Cortex-M3的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功能及應用;
3. 掌握Cortex-M3地址空間的各部分用途及地址范圍;(重點)
4. 掌握Cortex-M3的中斷系統原理、中斷向量表及中斷過程;(難點)
5. 掌握Cortex-M3的復位序列;
6. 掌握Cortex-M3的不同工作模式和級別的轉換方法。(重點)
(三)STM32輸入/輸出
考試內容
STM32的GPIO、AFIO功能及配置;輸入/輸出常用固件庫函數;GPIO控制LED燈及蜂鳴器。
考試要求
1. 掌握GPIO、AFIO的配置步驟;(重點)
2. 掌握輸入/輸出常用固件庫函數的輸入參數類型及函數調用方法;
3. 能夠設計GPIO控制LED燈及蜂鳴器的軟、硬件。(重點)
(四)STM32串行通信
考試內容
STM32的串行通信接口功能及配置;I2C接口、SPI接口CAN和USART接口常用固件庫函數;STM32的USART相關寄存器及通信軟件設計。
考試要求
1. 掌握STM32的串行通信接口與通信標準;(重點)
2. 掌握各種串行通信接口的特點及適用范圍;(難點)
3. 掌握STM32的USART相關寄存器的設置方法;
4. 能夠設計USART串行通信程序。(重點)
安全人機工程學
適用專業名稱:安全科學與工程 資源與環境(安全工程)
參考書目:
《安全人機工程》廖可兵 張力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 2009
《安全人機工程學》歐陽文昭 廖可兵煤炭工業出版社 2002
《人機工程學》丁玉蘭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2
一、考試目的與要求
考試內容主要包括學生對安全人機工程學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人機工程學的研究內容、研究方法、與其他各學科的關系。重點掌握人體測量參數、人的生理與心理特性,運用人機工程學的基本原理指導實踐中的設計。考生應具備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試卷結構(滿分50分)
內容比例:
安全人機工程 50分
題型比例:
1. 簡答題 約40分
2.分析論述題 約10分
三、考試內容與要求
(一)概論
考試內容
人機工程工程等基本概念,安全人機工程學的研究對象和內容。
考試要求
1.理解人機工程學、安全人機工程定義、安全人機工程學的研究內容與方法。
2.理解人機系統、人機結合面的含義。
3.了解安全人機工程學的研究范圍及發展趨勢。
(二)人機學參數
考試內容
人體生理學參數及測量
考試要求
1.了解人體測量的基本知識、測量儀器;了解人體尺寸的部分特性;了解人體測量數據的運用準則。
2. 重點掌握人體生理學參數測量的內容。
3. 了解群體的人體尺寸數據分布狀況的描述方法及涵義,了解有關參數的測量與計算。。
(三)人的特征
考試內容
人的心理、生理及生物力學特征參數、疲勞
考試要求
1.理解人的感覺和知覺定義;理解視覺特性和聽覺特性;了解人的嗅覺、味覺和膚覺特性。
2.重點掌握人的反應時間測量內容、反應時間的影響因素及減少反應時間的途徑。
3.重點掌握疲勞產生的原因、規律;理解疲勞對安全生產的影響,并能根據實際運用提出消除與改善疲勞的一些對策。
4.重點掌握人與機的功能特性,并能針對系統中的人機功能分配合理性進行分析。
(四)安全人機工程的實踐與應用
考試內容
安全人機工程學在辦公室及工業生產設計中的應用
考試要求
1.了解控制室、辦公室設計的安全人機工程要求。
2.掌握作業空間的基本概念以及各種作業姿勢下的工作空間特點及布局設計,并會實際應用。
傳感技術
適用專業名稱:儀器科學與技術 電子信息(儀器儀表工程)
參考書目:
《傳感器原理及應用》苑惠娟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7
一、考試目的與要求
考察學生是否掌握傳感器的基本特性;是否了解各種傳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特性;是否理解各種傳感器的測量電路原理;是否掌握各種傳感器的誤差補償方法;是否理解和掌握了傳感器的標定方法;是否能夠正確選擇或設計傳感器測量給定的被測參數。
二、試卷結構(滿分50分)
內容比例:
傳感技術 50分(也可用%的形式)
題型比例:
1.填空題 20%
2.綜合題 20%
3.設計題 10%
三、考試內容與要求(這部分的結構可根據學科特點自行決定,能反映出需要一般了解和理解、主要掌握的內容和知識點即可)
(一)傳感技術
1. 傳感器的基本知識
(1) 傳感器的定義、分類及組成
(2) 傳感器的特性指標
(3) 傳感器的發展趨勢
2. 電阻式傳感器
(1) 金屬電阻應變效應
(2) 電阻應變式傳感器的測量原理、特性、測量電路
(3) 應變片的溫度效應及補償
(4) 電阻應變式傳感器的應用
3. 電容式傳感器
(1) 電容式傳感器的工作原理、結構及特性
(2) 電容式傳感器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其改進措施
(3) 電容式傳感器的測量電路
(4) 電容式傳感器的的應用
4. 壓電式傳感器
(1) 壓電效應
(2) 壓電式材料的壓電機理及壓電常數
(3) 壓電式傳感器的等效電路及測量電路
(4) 壓電式傳感器的應用
5. 電感式傳感器
(1)自感式和互感式傳感器的工作原理 、測量電路及應用
(2) 零點殘余電壓產生原因及減小方法
(3)渦流傳感器的原理、測量電路及應用
6. 磁電式傳感器
(1) 磁電式傳感器的工作原理、結構型式及應用
(2)霍爾傳感器工作原理、主要參數、誤差補償方法及應用
7. 熱電式傳感器
(1) 熱電偶工作原理、溫度誤差及補償
(2) 熱電阻工作原理
(3) 熱敏電阻溫度特性
8. 光電式傳感器
(1) 光電效應
(2) 常用的光電器件及其特性
(3) 常用的光電式傳感器及其應用
(4) CCD傳感器工作原理及應用
(5) 光柵傳感器結構、工作原理及應用
(6) 光纖傳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分類
(7) 光纖傳感器調制原理及應用
四、備注
不需要計算器
適用專業名稱:安全科學與工程 資源與環境(安全工程)
參考書目:
《安全人機工程》廖可兵 張力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 2009
《安全人機工程學》歐陽文昭 廖可兵煤炭工業出版社 2002
《人機工程學》丁玉蘭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2
一、考試目的與要求
考試內容主要包括學生對安全人機工程學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人機工程學的研究內容、研究方法、與其他各學科的關系。重點掌握人體測量參數、人的生理與心理特性,運用人機工程學的基本原理指導實踐中的設計。考生應具備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試卷結構(滿分50分)
內容比例:
安全人機工程 50分
題型比例:
1. 簡答題 約40分
2.分析論述題 約10分
三、考試內容與要求
(一)概論
考試內容
人機工程工程等基本概念,安全人機工程學的研究對象和內容。
考試要求
1.理解人機工程學、安全人機工程定義、安全人機工程學的研究內容與方法。
2.理解人機系統、人機結合面的含義。
3.了解安全人機工程學的研究范圍及發展趨勢。
(二)人機學參數
考試內容
人體生理學參數及測量
考試要求
1.了解人體測量的基本知識、測量儀器;了解人體尺寸的部分特性;了解人體測量數據的運用準則。
2. 重點掌握人體生理學參數測量的內容。
3. 了解群體的人體尺寸數據分布狀況的描述方法及涵義,了解有關參數的測量與計算。。
(三)人的特征
考試內容
人的心理、生理及生物力學特征參數、疲勞
考試要求
1.理解人的感覺和知覺定義;理解視覺特性和聽覺特性;了解人的嗅覺、味覺和膚覺特性。
2.重點掌握人的反應時間測量內容、反應時間的影響因素及減少反應時間的途徑。
3.重點掌握疲勞產生的原因、規律;理解疲勞對安全生產的影響,并能根據實際運用提出消除與改善疲勞的一些對策。
4.重點掌握人與機的功能特性,并能針對系統中的人機功能分配合理性進行分析。
(四)安全人機工程的實踐與應用
考試內容
安全人機工程學在辦公室及工業生產設計中的應用
考試要求
1.了解控制室、辦公室設計的安全人機工程要求。
2.掌握作業空間的基本概念以及各種作業姿勢下的工作空間特點及布局設計,并會實際應用。
傳感技術
適用專業名稱:儀器科學與技術 電子信息(儀器儀表工程)
參考書目:
《傳感器原理及應用》苑惠娟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7
一、考試目的與要求
考察學生是否掌握傳感器的基本特性;是否了解各種傳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特性;是否理解各種傳感器的測量電路原理;是否掌握各種傳感器的誤差補償方法;是否理解和掌握了傳感器的標定方法;是否能夠正確選擇或設計傳感器測量給定的被測參數。
二、試卷結構(滿分50分)
內容比例:
傳感技術 50分(也可用%的形式)
題型比例:
1.填空題 20%
2.綜合題 20%
3.設計題 10%
三、考試內容與要求(這部分的結構可根據學科特點自行決定,能反映出需要一般了解和理解、主要掌握的內容和知識點即可)
(一)傳感技術
1. 傳感器的基本知識
(1) 傳感器的定義、分類及組成
(2) 傳感器的特性指標
(3) 傳感器的發展趨勢
2. 電阻式傳感器
(1) 金屬電阻應變效應
(2) 電阻應變式傳感器的測量原理、特性、測量電路
(3) 應變片的溫度效應及補償
(4) 電阻應變式傳感器的應用
3. 電容式傳感器
(1) 電容式傳感器的工作原理、結構及特性
(2) 電容式傳感器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其改進措施
(3) 電容式傳感器的測量電路
(4) 電容式傳感器的的應用
4. 壓電式傳感器
(1) 壓電效應
(2) 壓電式材料的壓電機理及壓電常數
(3) 壓電式傳感器的等效電路及測量電路
(4) 壓電式傳感器的應用
5. 電感式傳感器
(1)自感式和互感式傳感器的工作原理 、測量電路及應用
(2) 零點殘余電壓產生原因及減小方法
(3)渦流傳感器的原理、測量電路及應用
6. 磁電式傳感器
(1) 磁電式傳感器的工作原理、結構型式及應用
(2)霍爾傳感器工作原理、主要參數、誤差補償方法及應用
7. 熱電式傳感器
(1) 熱電偶工作原理、溫度誤差及補償
(2) 熱電阻工作原理
(3) 熱敏電阻溫度特性
8. 光電式傳感器
(1) 光電效應
(2) 常用的光電器件及其特性
(3) 常用的光電式傳感器及其應用
(4) CCD傳感器工作原理及應用
(5) 光柵傳感器結構、工作原理及應用
(6) 光纖傳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分類
(7) 光纖傳感器調制原理及應用
四、備注
不需要計算器
單片機原理及應用
適用專業名稱:儀器科學與技術 電子信息(儀器儀表工程)
參考書目:
單片機原理及接口技術(第3版)李朝青,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一、考試目的與要求
通過單片機原理科目的考試,考察學生是否理解單片機原理及應用的基本方法,是否掌握指令系統及程序設計的基礎知識,是否了解單片機的硬件結構,是否掌握存儲器結構、中斷系統、IO口、定時器、串行接口等單片機應用知識,是否了解單片機存儲器擴展手段和應用系統的開發、調試方法。
二、試卷結構(滿分50分)
內容比例:
單片機原理:50分
題型比例:
1. 填空題約15分
2. 簡答題約15分
3. 單選與判斷正誤約10分
4. 匯編語言編程題約10分
三、考試內容與要求
1. 51系列單片機硬件結構
1) 掌握單片機的結構與特點;
2) 掌握存儲器配置;
3) 掌握復位操作;
4) 掌握IO口的的特點;
5) 了解指令時序。
2. 51系列單片機指令系統
1) 掌握尋址方式種類和特點;
2) 理解指令系統分類,能夠利用匯編指令編寫簡單程序。
3. 51系列單片機匯編語言程序設計
1) 掌握程序設計的步驟和方法;
2) 掌握程序流程圖的繪制;
3) 理解偽指令的應用。
4. 51系列單片機中斷系統
1) 理解單片機的中斷結構;
2) 掌握中斷源、中斷向量的種類和應用;
3) 掌握相應寄存器的功能;
4) 理解中斷響應和處理過程。
5. 51系列單片機定時/計數器
1) 掌握定時/計數器種類、結構;
2) 掌握相應寄存器的功能;
3) 掌握模式1-3的定時初值的計算;
4) 掌握初始化程序的編寫;
5) 理解定時/計數器的應用。
6. 51系列單片機串行接口
1) 掌握串行接口種類、結構;
2) 掌握模式1-4的波特率初值的計算;
3) 掌握相應寄存器的功能;
4) 了解串行接口的應用。
7. 存儲器及接口擴展
了解ROM、RAM及接口的擴展方案。
8. 單片機系統開發技術
了解單片機應用系統的開發、調試方法。
四、備注
不需攜帶科學計算器。
適用專業名稱:儀器科學與技術 電子信息(儀器儀表工程)
參考書目:
單片機原理及接口技術(第3版)李朝青,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一、考試目的與要求
通過單片機原理科目的考試,考察學生是否理解單片機原理及應用的基本方法,是否掌握指令系統及程序設計的基礎知識,是否了解單片機的硬件結構,是否掌握存儲器結構、中斷系統、IO口、定時器、串行接口等單片機應用知識,是否了解單片機存儲器擴展手段和應用系統的開發、調試方法。
二、試卷結構(滿分50分)
內容比例:
單片機原理:50分
題型比例:
1. 填空題約15分
2. 簡答題約15分
3. 單選與判斷正誤約10分
4. 匯編語言編程題約10分
三、考試內容與要求
1. 51系列單片機硬件結構
1) 掌握單片機的結構與特點;
2) 掌握存儲器配置;
3) 掌握復位操作;
4) 掌握IO口的的特點;
5) 了解指令時序。
2. 51系列單片機指令系統
1) 掌握尋址方式種類和特點;
2) 理解指令系統分類,能夠利用匯編指令編寫簡單程序。
3. 51系列單片機匯編語言程序設計
1) 掌握程序設計的步驟和方法;
2) 掌握程序流程圖的繪制;
3) 理解偽指令的應用。
4. 51系列單片機中斷系統
1) 理解單片機的中斷結構;
2) 掌握中斷源、中斷向量的種類和應用;
3) 掌握相應寄存器的功能;
4) 理解中斷響應和處理過程。
5. 51系列單片機定時/計數器
1) 掌握定時/計數器種類、結構;
2) 掌握相應寄存器的功能;
3) 掌握模式1-3的定時初值的計算;
4) 掌握初始化程序的編寫;
5) 理解定時/計數器的應用。
6. 51系列單片機串行接口
1) 掌握串行接口種類、結構;
2) 掌握模式1-4的波特率初值的計算;
3) 掌握相應寄存器的功能;
4) 了解串行接口的應用。
7. 存儲器及接口擴展
了解ROM、RAM及接口的擴展方案。
8. 單片機系統開發技術
了解單片機應用系統的開發、調試方法。
四、備注
不需攜帶科學計算器。
電路理論
適用專業名稱:信息與通信工程
參考書目:
《電路》邱關源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四版、第五版均可
一、考試目的與要求
使學生掌握電路理論的基礎知識與分析計算的基本方法。
在回答試卷問題時,要求概念準確,邏輯清楚,必要的解題步驟不能省略。
二、試卷結構(滿分50分)
內容比例:
電路理論基礎( 50分)
試題類型包括:填空題、單選、計算、分析等,每年的試題類型從中選幾類。其中分析、計算題所占比例一般為60-70%,其他各類題型一般占40-30%。
三、考試內容與要求
考試內容及要求
1.基本概念
實際電路與電路模型。電路的基本變量,電壓、電流的參考方向。電阻元件及其伏安關系,電壓源、電流源、受控源、運算放大器、電功率。基爾霍夫定律。線性元件、非線性元件、端口的概念。
2. 電阻電路的分析
等效的概念,簡單電阻電路的計算,星形聯接與三角形聯接的等效變換。支路分析法、回路分析法、節點分析法。
疊加定理,替代定理,戴維寧定理與諾頓定理,特勒根定理,互易定理;最大功率的傳輸;含有理想運算放大器的電路分析
3.線性動態電路的時域分析
動態元件(電容、電感、耦合電感)及其伏安關系(特性方程),階躍函數和沖激函數,輸入-輸出方程,初始狀態與初始條件。零輸入響應、零狀態響應、全響應。自然頻率的概念。一階電路的零輸入響應,時間常數。一階電路的階躍響應,穩態分量與暫態分量,強制分量與自由分量。一階電路的沖激響應。一階電路的全響應,三要素法。
4.正弦穩態分析
正弦時間函數的相量表示。電路元件方程的相量形式,阻抗、導納。基爾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相量法。
正弦電流電路的分析與計算,相量圖。正弦電流電路的功率,有功功率和無功功率,視在功率和復功率,功率因數。含有耦合電感元件電路的計算。串聯諧振和并聯諧振。三相電路的聯接方式,對稱三相電路中的電壓、電流和功率的計算,不對稱三相電路的概念。
四、備注
需要使用不帶記憶功能的科學計算器
適用專業名稱:信息與通信工程
參考書目:
《電路》邱關源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四版、第五版均可
一、考試目的與要求
使學生掌握電路理論的基礎知識與分析計算的基本方法。
在回答試卷問題時,要求概念準確,邏輯清楚,必要的解題步驟不能省略。
二、試卷結構(滿分50分)
內容比例:
電路理論基礎( 50分)
試題類型包括:填空題、單選、計算、分析等,每年的試題類型從中選幾類。其中分析、計算題所占比例一般為60-70%,其他各類題型一般占40-30%。
三、考試內容與要求
考試內容及要求
1.基本概念
實際電路與電路模型。電路的基本變量,電壓、電流的參考方向。電阻元件及其伏安關系,電壓源、電流源、受控源、運算放大器、電功率。基爾霍夫定律。線性元件、非線性元件、端口的概念。
2. 電阻電路的分析
等效的概念,簡單電阻電路的計算,星形聯接與三角形聯接的等效變換。支路分析法、回路分析法、節點分析法。
疊加定理,替代定理,戴維寧定理與諾頓定理,特勒根定理,互易定理;最大功率的傳輸;含有理想運算放大器的電路分析
3.線性動態電路的時域分析
動態元件(電容、電感、耦合電感)及其伏安關系(特性方程),階躍函數和沖激函數,輸入-輸出方程,初始狀態與初始條件。零輸入響應、零狀態響應、全響應。自然頻率的概念。一階電路的零輸入響應,時間常數。一階電路的階躍響應,穩態分量與暫態分量,強制分量與自由分量。一階電路的沖激響應。一階電路的全響應,三要素法。
4.正弦穩態分析
正弦時間函數的相量表示。電路元件方程的相量形式,阻抗、導納。基爾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相量法。
正弦電流電路的分析與計算,相量圖。正弦電流電路的功率,有功功率和無功功率,視在功率和復功率,功率因數。含有耦合電感元件電路的計算。串聯諧振和并聯諧振。三相電路的聯接方式,對稱三相電路中的電壓、電流和功率的計算,不對稱三相電路的概念。
四、備注
需要使用不帶記憶功能的科學計算器
電子技術
適用專業名稱:光學工程 電子信息(光學工程)
參考書目:
《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楊素行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模擬電子技術基礎》童詩白 高等出版社 2015
《數字電子技術》閻石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第六版
《電子技術基礎數字部分》 康華光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第六版
一、考試目的與要求
測試考生是否熟練掌握了電子技術基本概念、原理和應用。要求考生全面系統地掌握電子技術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并且能靈活運用,具有較強的分析和設計基本電子電路的能力。
二、試卷結構(滿分50分)
內容比例:
模擬電子技術基礎 約25分
數字電子技術基礎 約25分
題型比例:
1.單項選擇題 約10分
2.填空題 約10分
3.分析題 約20分
4.設計題 約10分
三、考試內容與要求
(一)模擬電子技術基礎
考試內容 半導體器件基礎知識;基本放大電路的分析;放大電路的頻率響應;功率放大電路;放大電路中的反饋;集成運放的應用;波形的產生和轉換;直流電源。
考試要求
1. 半導體二極管及其應用電路
(1) 了解半導體二極管的基本結構,限幅電路,開關電路。
(2) 掌握半導體二極管基本工作原理和參數。
(3) 掌握二極管整流、穩壓電路的工作原理及參數計算。
2. 雙極型三極管及其放大電路
(1) 了解雙極型三極管的基本結構及內部載流子運動。
(2) 掌握三極管的特性曲線及參數。
(3) 掌握共發射極、共集電極、共基極三種基本放大電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點。
(4) 掌握放大電路的圖解分析法、微變等效電路法及放大電路技術指標的計算。
(5) 掌握放大電路靜態工作點的穩定。
3. 放大電路的頻率響應
(1) 了解三極管的頻率參數,三極管的混合
型等效電路。
(2) 掌握頻率響應的基本概念和波特圖。
4. 集成運算放大器
(1) 了解集成運算放大器基本單元的電路結構和工作原理。
(2) 掌握差動放大電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點。
(3) 了解集成運算放大電路的主要參數。
(4) 掌握理想運放的概念和特點。
5. 功率放大電路
(1) 了解功率放大電路的特點,放大電路中三極管的工作狀態,交越失真的概念。
(2) 掌握OCL甲乙類互補對稱電路的工作原理及參數估算。
6. 放大電路中的反饋
(1) 掌握放大電路中反饋的基本概念和分類,反饋組態的判斷。
(2) 掌握反饋的一般表達式,負反饋對放大電路性能的影響,深度負反饋下閉環增益的計算。
(3) 了解負反饋放大電路的自激振蕩。
7. 集成運算放大器的應用電路
(1) 掌握比例運算電路,加法電路和積分電路的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
(2) 掌握電壓比較器的分析方法
(3) 了解微分電路,對數和指數電路,乘法和除法電路的工作原理。
(4) 了解濾波電路的作用、分類和工作原理。
8. 波形發生電路
(1) 掌握產生正弦波振蕩的條件,正弦波振蕩電路的分析方法。
(2) 掌握RC串并聯正弦波振蕩電路和LC正弦波振蕩電路的工作原理和參數計算。
(3) 了解石英晶體振蕩器的工作原理。
(4) 了解非正弦波發生電路的工作原理。
9. 直流電源
(1) 掌握單相半波整流電路和單相橋式整流電路的工作原理和主要參數的計算。
(2) 掌握電容濾波電路的工作原理和主要參數計算。
(3) 了解電感濾波電路和復式濾波電路。
(4) 掌握硅穩壓管穩壓電路和串聯型穩壓電路,輸出電壓的調節范圍,三端集成穩壓器及其應用。
(二)數字電子技術基礎
考試內容
邏輯代數基礎;基本門電路;組合邏輯電路;觸發器;時序邏輯電路;存儲器和可編程邏輯器件;硬件描述語言基礎;波形的產生與整形;數模和模數轉換器。
考試要求
1. 邏輯代數基礎
(1) 掌握數制和碼制,常用數制間的轉換,8421BCD碼和循環碼。
(2) 掌握邏輯代數的基本定律和常用公式。
(3) 掌握最小項的定義及其性質,邏輯函數的代數化簡法和卡諾圖化簡法。
2. 基本門電路
(1) 了解CMOS基本門電路和TTL基本門電路的結構。
(2) 掌握CMOS基本邏輯門電路的工作原理和邏輯功能。
(3) 掌握CMOS漏極開路門和三態輸出門電路及CMOS傳輸門的邏輯功能及應用。
(4) 了解CMOS邏輯門電路的技術參數。
(5) 掌握TTL邏輯門電路、集電極開路門和三態門電路的邏輯功能。
(6) 了解各種門電路之間的接口問題,門電路帶負載時的接口電路。
3. 組合邏輯電路
(1) 掌握組合邏輯電路的分析和設計方法。
(2) 掌握譯碼器、數據選擇器和數值比較器的工作原理及應用。
(3) 掌握用中規模集成譯碼器和數據選擇器設計組合邏輯函數的方法。
(4) 了解組合邏輯電路的競爭冒險。
4. 觸發器
(1) 掌握雙穩態觸發器的基本概念。
(2) 了解觸發器的電路結構。
(3) 掌握觸發器的邏輯功能及其描述方法。
(4) 了解觸發器的動態特性。
5. 時序邏輯電路
(1) 掌握同步時序邏輯電路的分析方法。
(2) 了解異步時序邏輯電路的分析方法。
(3) 掌握典型中規模集成計數器的工作原理。
(4) 掌握用中規模集成計數器構成任意計數器的設計和分析。
(5) 掌握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
(6) 了解同步時序邏輯電路的設計方法。
6. 存儲器和可編程邏輯器件
(1) 了解存儲器的基本結構。
(2) 掌握存儲器容量的計算和擴展。
(3) 掌握用存儲器實現組合邏輯函數的方法。
(4) 了解可編程邏輯器件。
7. 硬件描述語言。
(1) 了解硬件描述語言Verilg HDL 基礎。
(2) 掌握用Verilg HDL描述邏輯門電路的方法。
8. 波形的產生與變換。
(1) 了解單穩態觸發器、施密特觸發器和多諧振蕩器的工作特點及其應用。
(2) 了解555定時器的電路結構與功能。
(3) 掌握用555定時器接成的施密特觸發器。
(4) 掌握用555定時器接成的單穩態觸發器。
(5) 掌握用555定時器接成的多諧振蕩器。
9. 數模和模數轉換器。
(1) 掌握權電阻D/A轉換器和倒T型D/A轉換器。
(2) 了解A/D轉換的基本原理。
(3) 了解D/A轉換器和A/D轉換器的轉換精度與轉換速度。
四、備注
需使用不帶記憶功能的科學計算器
適用專業名稱:光學工程 電子信息(光學工程)
參考書目:
《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楊素行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模擬電子技術基礎》童詩白 高等出版社 2015
《數字電子技術》閻石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第六版
《電子技術基礎數字部分》 康華光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第六版
一、考試目的與要求
測試考生是否熟練掌握了電子技術基本概念、原理和應用。要求考生全面系統地掌握電子技術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并且能靈活運用,具有較強的分析和設計基本電子電路的能力。
二、試卷結構(滿分50分)
內容比例:
模擬電子技術基礎 約25分
數字電子技術基礎 約25分
題型比例:
1.單項選擇題 約10分
2.填空題 約10分
3.分析題 約20分
4.設計題 約10分
三、考試內容與要求
(一)模擬電子技術基礎
考試內容 半導體器件基礎知識;基本放大電路的分析;放大電路的頻率響應;功率放大電路;放大電路中的反饋;集成運放的應用;波形的產生和轉換;直流電源。
考試要求
1. 半導體二極管及其應用電路
(1) 了解半導體二極管的基本結構,限幅電路,開關電路。
(2) 掌握半導體二極管基本工作原理和參數。
(3) 掌握二極管整流、穩壓電路的工作原理及參數計算。
2. 雙極型三極管及其放大電路
(1) 了解雙極型三極管的基本結構及內部載流子運動。
(2) 掌握三極管的特性曲線及參數。
(3) 掌握共發射極、共集電極、共基極三種基本放大電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點。
(4) 掌握放大電路的圖解分析法、微變等效電路法及放大電路技術指標的計算。
(5) 掌握放大電路靜態工作點的穩定。
3. 放大電路的頻率響應
(1) 了解三極管的頻率參數,三極管的混合

(2) 掌握頻率響應的基本概念和波特圖。
4. 集成運算放大器
(1) 了解集成運算放大器基本單元的電路結構和工作原理。
(2) 掌握差動放大電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點。
(3) 了解集成運算放大電路的主要參數。
(4) 掌握理想運放的概念和特點。
5. 功率放大電路
(1) 了解功率放大電路的特點,放大電路中三極管的工作狀態,交越失真的概念。
(2) 掌握OCL甲乙類互補對稱電路的工作原理及參數估算。
6. 放大電路中的反饋
(1) 掌握放大電路中反饋的基本概念和分類,反饋組態的判斷。
(2) 掌握反饋的一般表達式,負反饋對放大電路性能的影響,深度負反饋下閉環增益的計算。
(3) 了解負反饋放大電路的自激振蕩。
7. 集成運算放大器的應用電路
(1) 掌握比例運算電路,加法電路和積分電路的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
(2) 掌握電壓比較器的分析方法
(3) 了解微分電路,對數和指數電路,乘法和除法電路的工作原理。
(4) 了解濾波電路的作用、分類和工作原理。
8. 波形發生電路
(1) 掌握產生正弦波振蕩的條件,正弦波振蕩電路的分析方法。
(2) 掌握RC串并聯正弦波振蕩電路和LC正弦波振蕩電路的工作原理和參數計算。
(3) 了解石英晶體振蕩器的工作原理。
(4) 了解非正弦波發生電路的工作原理。
9. 直流電源
(1) 掌握單相半波整流電路和單相橋式整流電路的工作原理和主要參數的計算。
(2) 掌握電容濾波電路的工作原理和主要參數計算。
(3) 了解電感濾波電路和復式濾波電路。
(4) 掌握硅穩壓管穩壓電路和串聯型穩壓電路,輸出電壓的調節范圍,三端集成穩壓器及其應用。
(二)數字電子技術基礎
考試內容
邏輯代數基礎;基本門電路;組合邏輯電路;觸發器;時序邏輯電路;存儲器和可編程邏輯器件;硬件描述語言基礎;波形的產生與整形;數模和模數轉換器。
考試要求
1. 邏輯代數基礎
(1) 掌握數制和碼制,常用數制間的轉換,8421BCD碼和循環碼。
(2) 掌握邏輯代數的基本定律和常用公式。
(3) 掌握最小項的定義及其性質,邏輯函數的代數化簡法和卡諾圖化簡法。
2. 基本門電路
(1) 了解CMOS基本門電路和TTL基本門電路的結構。
(2) 掌握CMOS基本邏輯門電路的工作原理和邏輯功能。
(3) 掌握CMOS漏極開路門和三態輸出門電路及CMOS傳輸門的邏輯功能及應用。
(4) 了解CMOS邏輯門電路的技術參數。
(5) 掌握TTL邏輯門電路、集電極開路門和三態門電路的邏輯功能。
(6) 了解各種門電路之間的接口問題,門電路帶負載時的接口電路。
3. 組合邏輯電路
(1) 掌握組合邏輯電路的分析和設計方法。
(2) 掌握譯碼器、數據選擇器和數值比較器的工作原理及應用。
(3) 掌握用中規模集成譯碼器和數據選擇器設計組合邏輯函數的方法。
(4) 了解組合邏輯電路的競爭冒險。
4. 觸發器
(1) 掌握雙穩態觸發器的基本概念。
(2) 了解觸發器的電路結構。
(3) 掌握觸發器的邏輯功能及其描述方法。
(4) 了解觸發器的動態特性。
5. 時序邏輯電路
(1) 掌握同步時序邏輯電路的分析方法。
(2) 了解異步時序邏輯電路的分析方法。
(3) 掌握典型中規模集成計數器的工作原理。
(4) 掌握用中規模集成計數器構成任意計數器的設計和分析。
(5) 掌握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
(6) 了解同步時序邏輯電路的設計方法。
6. 存儲器和可編程邏輯器件
(1) 了解存儲器的基本結構。
(2) 掌握存儲器容量的計算和擴展。
(3) 掌握用存儲器實現組合邏輯函數的方法。
(4) 了解可編程邏輯器件。
7. 硬件描述語言。
(1) 了解硬件描述語言Verilg HDL 基礎。
(2) 掌握用Verilg HDL描述邏輯門電路的方法。
8. 波形的產生與變換。
(1) 了解單穩態觸發器、施密特觸發器和多諧振蕩器的工作特點及其應用。
(2) 了解555定時器的電路結構與功能。
(3) 掌握用555定時器接成的施密特觸發器。
(4) 掌握用555定時器接成的單穩態觸發器。
(5) 掌握用555定時器接成的多諧振蕩器。
9. 數模和模數轉換器。
(1) 掌握權電阻D/A轉換器和倒T型D/A轉換器。
(2) 了解A/D轉換的基本原理。
(3) 了解D/A轉換器和A/D轉換器的轉換精度與轉換速度。
四、備注
需使用不帶記憶功能的科學計算器
工程流體力學
適用專業名稱:安全科學與工程 資源與環境(安全工程)
參考書目:
《工程流體力學》陳卓如 金朝銘 王洪杰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第三版
《流體力學》張也影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 第二版
一、考試目的與要求
測試考生掌握流體力學的基本概念、流動方式的基本原理和流動計算,以及對流動原理和流動問題進行系統分析、診斷與設計的能力。考生應掌握流體力學的基本概念、流動方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初步具備對流動問題系統分析、診斷和設計能力。
二、試卷結構(滿分50分)
內容比例:
工程流體力學 50分
題型比例:
1.簡答題 30分
2.計算分析題 20分
三、考試內容與要求(這部分的結構可根據學科特點自行決定,能反映出需要一般了解和理解、主要掌握的內容和知識點即可)
(一)流體流動的一般概念
考試內容 流體力學中流體流動中的基本概念、流體粘性的理解及其物理意義、連續性介質模型和其它模型化概念的掌握的程度,及對尼姑拉茲實驗中流動分區、粘性流體總流伯努利方程使用條件、邊界層的概念和特點內涵和外延的理解。
考試要求
1. 主要掌握基本概念:流體、流體粘性、連續性介質模型、邊界層和流體力學中模型化概念等。
2. 主要掌握尼古拉茲實驗中流動分區、粘性流體總流伯努利方程使用條件、邊界層概念和特點。
3. 理解流體力學的基本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二)流動問題綜合分析與計算
考試內容 理想流體層流流函數和勢函數定義式及判定,相互轉換,定性分析和曲線的繪制等,粘性流體動量定理在流體射流過程中的受力分析問題,及孔口出流流量、簡單長管和并聯管路的阻力損失計算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考試要求
1. 主要掌握流動流函數、勢函數的定義式及計算和曲線繪制,以及速度和加速度計算。
2. 主要掌握簡單長管、并聯和串聯管路的阻力損失計算分析。
3. 主要掌握恒定孔口流量計算分析。
4. 掌握熟練應用動量定理計算分析流體與作用面的受力和流體的分流量問題。
四、備注
需使用不帶記憶功能的科學計算器
適用專業名稱:安全科學與工程 資源與環境(安全工程)
參考書目:
《工程流體力學》陳卓如 金朝銘 王洪杰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第三版
《流體力學》張也影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 第二版
一、考試目的與要求
測試考生掌握流體力學的基本概念、流動方式的基本原理和流動計算,以及對流動原理和流動問題進行系統分析、診斷與設計的能力。考生應掌握流體力學的基本概念、流動方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初步具備對流動問題系統分析、診斷和設計能力。
二、試卷結構(滿分50分)
內容比例:
工程流體力學 50分
題型比例:
1.簡答題 30分
2.計算分析題 20分
三、考試內容與要求(這部分的結構可根據學科特點自行決定,能反映出需要一般了解和理解、主要掌握的內容和知識點即可)
(一)流體流動的一般概念
考試內容 流體力學中流體流動中的基本概念、流體粘性的理解及其物理意義、連續性介質模型和其它模型化概念的掌握的程度,及對尼姑拉茲實驗中流動分區、粘性流體總流伯努利方程使用條件、邊界層的概念和特點內涵和外延的理解。
考試要求
1. 主要掌握基本概念:流體、流體粘性、連續性介質模型、邊界層和流體力學中模型化概念等。
2. 主要掌握尼古拉茲實驗中流動分區、粘性流體總流伯努利方程使用條件、邊界層概念和特點。
3. 理解流體力學的基本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二)流動問題綜合分析與計算
考試內容 理想流體層流流函數和勢函數定義式及判定,相互轉換,定性分析和曲線的繪制等,粘性流體動量定理在流體射流過程中的受力分析問題,及孔口出流流量、簡單長管和并聯管路的阻力損失計算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考試要求
1. 主要掌握流動流函數、勢函數的定義式及計算和曲線繪制,以及速度和加速度計算。
2. 主要掌握簡單長管、并聯和串聯管路的阻力損失計算分析。
3. 主要掌握恒定孔口流量計算分析。
4. 掌握熟練應用動量定理計算分析流體與作用面的受力和流體的分流量問題。
四、備注
需使用不帶記憶功能的科學計算器
光電技術
適用專業名稱:光學工程 電子信息(光學工程)
參考書目:
《光電技術》繆家鼎 徐文娟等 浙江大學出版社
一、考試目的與要求
通過單片機原理科目的考試,光電檢測技術的內容涉及多種學科領域,根據課程要求,要求學生掌握光電信號變換有關的光電變換器件、光電接口電路、信號變換原理以及典型光電系統的應用。
二、試卷結構(滿分50分)
內容比例:
光電技術:50分
題型比例:
1. 填空題約5分
2. 簡答題約15分
3. 計算題約30分
三、考試內容與要求
1、掌握光電探測器件:
(l)光電倍增管;
(2)光電導器件(光敏電阻);
(3)光伏器件(光電二極管、光電三極管);
(4)光電位置傳感器;
(5)光電耦合器件的基本概念、主要特性參數、工作原理、適用范圍及檢測電路。
2、掌握光電成像器件:
(1)像管;
(2)攝像管;
(3)固體成像器件的基本概念、應用范圍及工作原理。
3、掌握發光器件與光控器件;
(1)發光器件;
(2)光控器件的基本概念及工作原理。
4、掌握光電檢測電路的設計;
(1)光電檢測電路的靜態設計;
(2)光電檢測電路的動態設計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相關計算。
四、備注
可攜帶科學計算器。
適用專業名稱:光學工程 電子信息(光學工程)
參考書目:
《光電技術》繆家鼎 徐文娟等 浙江大學出版社
一、考試目的與要求
通過單片機原理科目的考試,光電檢測技術的內容涉及多種學科領域,根據課程要求,要求學生掌握光電信號變換有關的光電變換器件、光電接口電路、信號變換原理以及典型光電系統的應用。
二、試卷結構(滿分50分)
內容比例:
光電技術:50分
題型比例:
1. 填空題約5分
2. 簡答題約15分
3. 計算題約30分
三、考試內容與要求
1、掌握光電探測器件:
(l)光電倍增管;
(2)光電導器件(光敏電阻);
(3)光伏器件(光電二極管、光電三極管);
(4)光電位置傳感器;
(5)光電耦合器件的基本概念、主要特性參數、工作原理、適用范圍及檢測電路。
2、掌握光電成像器件:
(1)像管;
(2)攝像管;
(3)固體成像器件的基本概念、應用范圍及工作原理。
3、掌握發光器件與光控器件;
(1)發光器件;
(2)光控器件的基本概念及工作原理。
4、掌握光電檢測電路的設計;
(1)光電檢測電路的靜態設計;
(2)光電檢測電路的動態設計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相關計算。
四、備注
可攜帶科學計算器。
數字信號處理
適用專業名稱:信息與通信工程
參考書目:
《數字信號處理》趙春暉等 電子工業出版社2011 第2版
一、考試目的與要求
《數字信號處理》作為全日制信號與信息系統專業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復試科目,其目的是考查考生是否具備進行信號與信息處理專業工學碩士學習所要求的數字信號處理方面的知識,考查學生對數字信號處理的基本理論、基本分析方法、基本算法和基本實現方法的掌握程度。
二、試卷結構(滿分50分)
內容比例:
數字信號處理 約50分
題型比例:
解答題 40%
計算分析題 60%
三、考試內容與要求
(一) 離散信號與系統分析
考試內容
離散時間信號序列;線性移不變系統;常系數線性差分方程;連續時間系統的抽樣。
考試要求
1.掌握序列的運算、幾種常用序列及序列的周期性的判斷方法。
2.理解線性移不變系統的定義、性質,掌握其判斷方法。
3.理解系統因果性、穩定性的含義,掌握時域下此兩種性質的判斷方法。
4.理解差分方程的定義,掌握線性常系數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
5.了解連續時間系統的抽樣過程。
(二) Z變換
考試內容
Z變換的定義及收斂域; Z反變換; Z變換的基本性質和定理; Z變換與連續信號的拉普拉斯變換、傅里葉變換的關系及序列的傅里葉變換;序列的傅里葉變換及對稱性質;離散系統的系統函數,系統的頻率響應。
考試要求
1.掌握Z變換的定義及收斂域的確定。
2.掌握Z反變換的常用方法:留數法、部分分式法、長除法。
3.理解Z變換的基本性質和定理,掌握其應用。
4.理解Z變換與理想抽樣信號的拉普拉斯變換的關系,掌握Z變換與序列的傅里葉變換的關系。
5.理解序列的傅里葉變換的定義和性質,掌握傅里葉變換對稱性質的應用。
6.理解離散系統的系統函數及系統頻率響應的定義。
7.掌握因果穩定系統Z域下的判斷方法。
8.掌握系統函數和常系數線性差分方程、系統頻率響應之間的關系。
9.理解系統的頻率響應的意義。
10.了解IIR系統與FIR系統。
(三) 離散傅里葉變換
考試內容
傅里葉變換的形式及周期序列的離散傅里葉級數;離散傅里葉變換及其性質、應用
考試要求。
1.了解傅里葉變換的幾種形式,掌握離散傅里葉級數定義其性質。
2.理解、掌握離散傅里葉變換的定義及其性質。
(四) 快速傅里葉變換
考試內容
按時間抽取(DIT)的FFT算法;按頻率抽取(DIF)的FFT算法;離散傅立葉反變換(IDFT)的快速計算方法。
考試要求
1.理解按時間抽取(DIT)的基-2FFT算法(庫利—圖基算法)。
2.理解按頻率抽取(DIF)的基-2FFT算法(桑德—圖基算法)。
3.掌握按時間抽取及按頻率抽取的基-2FFT流圖的畫法,并利用畫出的流圖計算給定序列的N點DFT。
4.理解快速傅里葉反變換的方法。
5.了解(快速)傅里葉變換的應用,掌握時域連續信號頻譜分析涉及的頻譜分辨率、信號的最高頻率、采樣時間間隔、采樣頻率、截取連續時間信號的樣本長度及記錄點數等參數之間的關系和確定方法。
(五)數字濾波器的結構
考試內容
數字濾波器結構的表示方法;無限長單位沖激響應濾波器的基本結構;有限長單位沖激響應濾波器的基本結構。
考試要求
1.掌握數字濾波器結構的表示方法。
2.理解無限長單位沖激響應濾波器的基本結構,掌握畫出直接Ⅰ型、直接Ⅱ型、級聯型、并聯型結構的方法。
3.理解有限長單位沖激響應濾波器的基本結構,掌握畫出橫截型、級聯型結構的方法。
(六) 無限長單位樣值響應(IIR)數字濾波器的設計方法
考試內容
沖激響應不變法;雙線性變換法。
考試要求
1.理解、掌握沖激響應不變法變換原理、混疊失真及模擬濾波器的數字化方法。
2.理解、掌握雙線性變換法原理、變換常數的選擇及模擬濾波器的數字化方法。
(七) 有限長單位樣值響應(FIR)數字濾波器的設計方法
考試內容
線性相位FIR濾波器的特點;窗函數法。
考試要求
1.了解線性相位條件。
2.了解線性相位FIR濾波器頻率響應的特點、幅度函數的特點、零點位置。
3.理解窗函數設計方法和步驟。
4.掌握各種典型窗函數的基本情況及對應窗譜的主瓣寬度。
四、備注
需使用不帶記憶功能的科學計算器
原文標題:關于公布我校2020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復試科目大綱的通知
原文鏈接:http://graduate.hrbust.edu.cn/info/1243/3641.htm
以上就是“2021考研復試大綱:哈爾濱理工大學測控技術與通信工程學院2020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復試科目大綱及參考書目”的相關內容,更多考研信息,請持續關注。